目录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二、资产
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四、收入、费用和利润
五、外币业务
六、财务报表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背景和意义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相关统计资料表明:
①我国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比例:≥97%
②在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52.95%
③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所有企业的比例:39.34%
④小企业的资产总额占所有企业的比例:41.97%
财政部于2011年10月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执行。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贷款风险,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
(3)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的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的税负公平。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1.一般情形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中国境内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注意】
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微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参照执行本准则。
【链接】《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标准(单位:万元;人)

续表

续表

2.例外情形
以下三类小型企业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3.特殊情形(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1)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①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以选择;
②《小企业会计准则》未做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
①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不得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②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换为《企业会计准则》。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假设和基础
1.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


2.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小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小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案例1】


(五)小企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资产
(一)资产概述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注意】
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的;
(2)资产是小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资源;
(3)资产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的确认条件
符合上述特征的情况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某些情况下,可靠计量是基于合理地估计。
4.资产的分类
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预计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二)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概述
货币资金:指在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小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小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因而是审查重点。

2.现金
(1)定义
库存现金是小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放在小企业财务部门由出纳人员经营的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2)现金的日常核算
①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鉴证后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每日终了,结出余额,并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②设置“库存现金”科目进行核算。
【案例2】
2X18年4月2日,某小企业因日常经营需要,从银行提取80 000元现金。
【解析】
借:库存现金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3)现金清查的核算
为保证库存现金的账实相符和安全完整。每日出纳自行清查之外,还需要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将实存数与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清查的结果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如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

【案例3】
某小企业2X18年6月29日现金清查时发现现金短缺1 500元。6月30日,经查,其中的200元由于出纳小王工作出现纰漏造成,其余1 300元无法查明原因。当天,企业处理决定由出纳小王赔偿200元,小王于7月2日交纳现金赔款。
【解析】
(1)2X18年6月29日,发现现金短缺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 500
贷:库存现金 1 500
(2)6月30日,查明原因时
借:其他应收款 200 【需要责任人赔偿的】
管理费用 1 300【无法查明原因的】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 500
(3)7月3日,小王交纳赔款时
借:库存现金 200
贷:其他应收款 200
3.银行存款
(1)定义
银行存款是指小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2)银行存款的日常核算
小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结出余额。
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对银行存款的收支进行核算。
(3)银行存款的对账
小企业应当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至少每月一次。
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必须逐笔清查:
①属于记账错误的,及时更正。
②属于未达账项的,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解释】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指由于企业与银行取得凭证的实际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且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注意】
不包括遗失结算凭证、发现的待补结算凭证。
企业和银行之间可能会发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未达账项:
①银行已收而企业未收
②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
③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
④企业已付而银行未付

【案例4】
某企业2×18年5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为40 000元,开户行送到的对账单所列本企业存款余额35 0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未达账项如下:
(1)5月27日,企业收到购买单位转账支票一张,计52 000元,已开具送款单送存银行,但银行尚未入账。
(2)5月31日,银行计算企业存款利息50 000元,已记入企业存款户,企业尚未接到通知而未入账。
(3)5月31日,企业为支付职工的差旅费开出现金支票一张,计2 0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取款。
(4)5月31日,企业经济纠纷案败诉,银行代扣违约罚款5 000元,企业尚未接到通知而未入账。

4.其他货币资金
(1)定义与范围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小企业除了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
①外埠存款——外地临时零星采购汇往采购地采购专户款项
②银行汇票存款——为取得银行汇票需存入银行的款项
③银行本票存款——为取得银行本票需存入银行的款项
④信用卡存款——为取得信用卡需存入银行的款项
⑤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入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
⑥存出投资款——存入证券公司尚未进行投资的货币资金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进行核算。
设置的明细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银行本票
——银行汇票
——信用卡
——信用证保证金
——存出投资款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1)概念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
(2)计量原则——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解释】
在实务中,根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凭证列示的金额记录应收款项或预付账款。
2.应收票据
(1)定义和分类
应收票据,是指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2)应收票据的核算
设置“应收票据”科目。
①取得应收票据
借:应收票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按确认的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涉及增值税的,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
②商业汇票贴现
【解释】贴现
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业务活动。
根据票据到期日债务人未能偿还时银行是否享有追索权,分为不附追索权的情况和附有追索权的情况。

【会计处理】
③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物资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按照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以抵扣的税额】
贷:应收票据【按照票面金额】
银行存款【按支付的差价。若收到差价,借记】
【案例5】
某小企业2X18年5月7日,出售给甲公司一批产品,价款为120 000元,增值税额19 200元。收到甲公司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6月5日,该企业从乙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实际价款180 000元,增值税28 800元。将收到的甲公司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乙公司。
【解析】
2X18年5月7日,销售的时候
借:应收票据 139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9 200
6月5日,从乙公司购入原材料时
借:原材料 1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8 800
贷:应收票据 139 200
银行存款 69 600
④商业汇票到期
借: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票据
【注意】
如果付款人物理支付票款,或到期不能收回应收票据。
借:应收账款【按照票面金额】
贷:应收票据
3.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是指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而应收取的款项。
不包括:
①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
②长期债权;
③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2)应收账款的核算
①发生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按照应收的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差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按照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贷:银行存款
②收回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应收账款
③坏账的处理
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a.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b.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c.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d.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e.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f.国务院重整、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按照收到的金额】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应收账款【按照账面余额】
【案例6】
某小企业2X17年12月因向A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确认应收账款280 000元。2X18年2月20日,因此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只偿还了120 000元的货款。
【解析】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营业外支出 160 000
贷:应收账款 280 000
4.预付账款
(1)定义
预付账款,是指小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包括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的购货款、租金、工程款等。
【注意】
预付账款不多的小企业,也可以将预付账款的货款计入“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直接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2)预付账款的核算
设置“预付账款”科目。
①购货发生预付账款

【案例7】
某小企业2X18年2月3日购入甲公司一批商品,与甲公司签订的合同规定预付货款120 000元,该小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120 000元,增值税19 200元,材料尚未收到。
2月10日,收到该批商品,并验收入库。
【解析】
2X18年2月3日支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 139 200
贷:银行存款 139 200
2月10日,收到该批商品的时候
借:库存商品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9 200
贷:预付账款 139 200
②出包工程

5.其他应收账款
(1)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其他应收款,是指小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意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
①应收的各种赔款;
②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③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④存出保证金;
⑤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2)其他应收账款的核算
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①发生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
②出口产品或商品按照规定应予退回的增值税税款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③收回时
借: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收款
(四)存货
1.存货概述
(1)概念
存货,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以及小企业(农、林、牧、渔业)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消耗性生物资产。
(2)存货的分类
①原材料: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注意】
原材料是主要针对工业类小企业而言的。为建造工程储备的各种材料,不属于存货。
②在产品:小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
③半成品:小企业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④产成品:小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⑤商品: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⑥周转材料:小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状态且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⑦委托加工物资:小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⑧消耗性生物资产:小企业(农、林、牧、渔业)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2.存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1)外购存货成本——主要为采购成本

会计核算
借:在途物资
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注意】
①收到存货但是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以暂不做处理。办理结算手续后再进行处理。
②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消耗,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再做处理。
(2)加工的存货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4)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
①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成本=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比如农业机械的折旧费)
②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③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④水产养殖的动植物成本=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案例8】
某小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X18年4月购进原材料20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9.6万元,支付的保险费为3万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万元。已经以银行存款支付。
【解析】
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60+3+1=64(万元)
借:原材料 6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6 000
贷:银行存款 736 000
3.发出存货的计价

(1)个别计价法
①假设前提:
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一致
②具体计算过程:
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2)先进先出法
①假设前提:
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
②具体计算过程:
按先进先出的假定流转顺序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案例9】
某小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8年9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00元;9月7日购入甲材料35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10元;9月21日购入甲材料4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290元;9月28日发出甲材料500千克。用于生产A产品。
【解析】
9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元)。
借:生产成本 153 000
贷:原材料 153 000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具体计算过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者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增加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案例10】
某小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2018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件,单位成本4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5元;3月20日购入甲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8元;当月共发出甲材料500件。用于生产B产品。
【解析】
甲材料平均单位成本=(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
3月发出甲材料成本=500×37.2=18 600(元)。
借:生产成本 18 600
贷:原材料 18 600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具体计算过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4.存货的清查
(1)概念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存货清查的核算

【案例11】
2X18年3月31日。某小企业对原材料进行了清查盘点,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盘亏原材料2 000元。经查明,属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毁损,该批原材料对应的增值税税额为320元,已经进行了抵扣。
4月10日,收到保险公司赔偿款1 500元。
【解析】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 000
贷:原材料 2 000
借:其他应收款 1 500
营业外支出 8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20
4月10日,收到保险公司赔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1 500
贷:其他应收款 1 500
(五)投资

1.短期投资
(1)概念
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2)特点
①持有目的是为了赚取差价;
②投资时间短;
③随时可以变现。
(3)短期投资的核算
设置“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等科目进行核算。
①取得时
借:短期投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应收股利/利息】
应收股利【购买股票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
应收利息【购买债券中包含已到付息期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案例12】
2X16年6月3日,甲公司以100 000元购入每股10元的普通股股票10 000股,作为短期投资进行管理,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分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3 000元,另外支付相关手续费等300元。
【解析】
借:短期投资 97 300
应收股利 3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300
②持有期间
股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债券:在应收利息日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③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出售款】
贷:短期投资【按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针对短期投资处理的比较

2.长期债券投资
(1)概念
长期债券投资,小企业购入的准备长期(1年以上)持有的债券投资。
(2)会计核算
①取得时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按票面价值】
——溢折价【溢价购入时】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折价购入时】
②持有期间

【案例13】
2X16年1月1日,某小企业支付价款1 000 000元购入A企业同日发行的3年期企业债券12 500份,面值1 250 00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9 000元,每年年末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偿还。实际利率10%。
【解析】
2X16年1月1日,初始确认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1 250 000
应收利息 59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309 000
2X16年12月31日,
应分摊的溢折价=30 900÷3=10 300(元)
借:应收利息 59 000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10 300
贷:投资收益 69 300
③终止计量

【案例14】
飞翔公司持有B公司债券的账面余额为450 000元(其中面值390 000元,应计利息60 000元),2X1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破产,最终收回的金额为380 000元。
【解析】
借:银行存款 380 000
营业外支出 70 000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390 000
——应计利息 60 000
3.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1年以上)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注意】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权益性投资的划分,只考虑时间因素,无需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和权益性投资是否有活跃市场。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

【案例15】
2X16年1月1日,某小企业以一项固定资产换入M公司股票7 000股,交换时另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税费2 000元。该小企业换出固定资产原价60 000元,已计提折旧9 000元。该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为50 000元。
【解析】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换出资产评估价值50 000+相关税费2 000=52 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51 000
累计折旧 9 000
贷:固定资产 6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52 000
营业外支出 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1 000
银行存款 2 000
②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和利润的核算

③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差额,有可能在借方】
【案例16】
2X17年12月31日,某小企业将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持有的B公司的股票3 000股出售,每股售价11元,支付税费3 000元,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付讫,取得该股票的买价为每股7.8元,账面余额为23 400元。
【解析】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的金额=实际收到价款30 000(11×3 000-3 000)-账面余额23 400=6 600(元)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3 400
投资收益 6 600
④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核算
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a.被投资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b.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积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c.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d.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积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限超过3年以上的;
e.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回金额】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账面余额】
(六)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概述
(1)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
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设备、器具、工具等。
(2)特点
①持有目的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注意】
小企业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也属于固定资产,而不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
②使用寿命一般超过1个会计年度;
③具有实物特征。
(3)分类
按照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类,主要是:
①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②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③租出固定资产(经营租赁)
④不需用固定资产
⑤未使用固定资产
⑥土地(指过去已经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⑦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①购入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装卸保险费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
②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①自营工程
【案例17】
2X18年9月7日,甲公司自建办公楼,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50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额为80 000元,全部用于工程建设。按照最新的增值税法规制度的规定:用于不动产的相关增值税分两年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批,实际成本80 000元;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00 000元,支付的其他费用30 000元。当年工程楼完工并办理竣工结算。
(备注:自2019年4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印发)第一条第(四)项第1点、第二条第(一)项第1点停止执行,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不再分2年抵扣。此前按照上述规定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可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解析】
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500 00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3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8 000
贷:银行存款 580 000
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500 000
贷:工程物资 500 000
领用本企业自产产品时
借:在建工程 80 000
贷:库存商品 80 000
分配工程人员工资时
借:在建工程 1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 000
支付其他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成本
=500 000+80 000+100 000+30 000=71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710 000
贷:在建工程 710 000
②出包工程
企业按照合理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贷:银行存款
工程完工,补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将需要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贷:工程物资
为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待摊支出
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注意】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待摊支出要在工程和设备之间进行分配。
借: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待摊支出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评估价值+相关税费】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4)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扣除按照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固定资产的折旧
(1)折旧的定义
小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注意】
小企业以下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
①以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1)折旧的方法

①年限平均法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计算方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案例18】
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可使用20 年. 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4% 。
【解析】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 000 000 ×(1−4%)/20=48 000(元)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48 000/12=4 000(元)
②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这就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注意】
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案例19】
某小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该小企业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解析】
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
=(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
=(1 000 000-4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
=(1 000 000-400 000-24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③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案例20】
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X17年7月5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96万元,以上款项以支票支付。安装过程中领用本公司原材料80万元,该设备2X17年8月8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车间使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同时对该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要求:计算2X18年度的折旧额。
【解析】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600+80=680(万元);
固定资产应当在2X17年9月开始计提折旧。
第一个折旧年度[2X17.9.1-2X18.8.31]应计提的折旧额=680×(1-5%)×5÷15=215.33(万元)。
第二个折旧年度[2X18.9.1-2X19.8.31]应计提的折旧额=680×(1-5%)×4÷15=172.27(万元)。
2X18年应当计提的折旧额=215.33×8÷12+172.27×4÷12=200.97(万元)。
④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费用(行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贷: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的处置
(1)定义
固定资产处置,即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
①出于处置状态
②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2)会计处理
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①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结转到→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发生清理费用等支出→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③残料变价收入(入库)及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固定资产清理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④出售或处置收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⑤处置结束将固定资产清理结转成零
处置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处置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七)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概述
(1)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2)无形资产的内容
小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等。
2.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1)外购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专业测试费等相关的其他支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或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核算。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年末时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案例21】
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技术,截至2X17年12月31日,发生研发支出合计2 000 000元,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从2X18年1月1日开始进入开发阶段。2X18年发生开发支出300 000元,假定符合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为48 000元。2X18年6月30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出一项非专利技术。
【解析】
①2X17年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 2 000 000
②2X17年12月31日,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
借:管理费用 2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 000 000
③2X18年,发生开发支出并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8 000
贷:银行存款等 348 000
④2X18年6月30日,该技术研发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300 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 000
3.无形资产的摊销
小企业应当与取得无形资产时判断其使用寿命。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根据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4.无形资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含税)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案例22】
2018年1月,某小企业将其购买的一项专利权转让给乙公司,该专利权的成本为600 000元,已摊销220 000元,实际取得的转让价款为530 000元(含增值税3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解析】
借:银行存款 530 000
累计摊销 220 000
贷:无形资产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 000
营业外收入 120 000
(八)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小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摊销和结存等情况。
【提示】
发生长期待摊费用时取得可以在当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应当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负债
1.负债概述
(1)定义
负债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小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①是小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小企业;
③是由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④是能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义务。
(3)负债的分类
小企业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预计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
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主要包括:递延收益、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2.短期借款
(1)定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款项。
(2)短期借款的核算
设置“短期借款”核算。

3.应付票据
(1)定义
应付票据是指小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2)应付票据的核算
设置“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算

4.应付账款
(1)定义
应付账款是指小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2)应付账款的核算
应设置“应付票据”科目核算
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

【案例23】
2X18年9月12日,某小企业向A公司购进一批材料,价款为10 000元,增值税税额1 6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付款条件为:2/10,N/30(不考虑增值税)。9月20日,该小企业偿还货款。
【解析】
应付账款发生时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600
贷:应付账款 11 600
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 11 600
贷:财务费用 200
银行存款 11 400
【延伸】如果是9月28日付款。
借:应付账款 11 600
贷:银行存款 11 600
5.预收账款
(1)定义
预收账款是小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劳务接受单位预先收取的款项。
(2)预收账款的核算
应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核算。
【注意】
预收账款不多的小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发生的预收账款,通过“应收账款”核算。

6.应付职工薪酬
(1)定义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小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2)主要内容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⑥非货币性福利;
⑦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⑧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等。
(3)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①计提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薪酬)
制造费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薪酬)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薪酬)
研发支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薪酬)
在建工程等(从事工程建设人员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②以现金发放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其他应收款【扣除代垫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
③以自产产品发放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案例24】
甲企业2017 年7月份应付职工工资总额为693 000 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产品生产人员工资为480 000 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105 000 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90 600 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为17 400 元。实际以银行存款发放的时候,代扣职工房租32 000 元、代垫职工家属医药费8 000元,实发工资653 000 元。
【解析】
计提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 480 000
制造费用 105 000
管理费用 90 600
销售费用 17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93 000
通过银行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653 000
贷:银行存款 653 000
代扣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40 000
贷:其他应收款——职工房租 32 000
——代垫医药费 8 000
7.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是指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1)应交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应税行为)在流转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我国增值税相关法规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或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销售应税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简称应税行为),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其中,应税服务包括交通运输服务、邮政服务、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
①增值税原理

②纳税人的分类
根据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水平的健全程度

③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④增值税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
——预交增值税
——待认证进项税额
——待抵扣进项税额
——待转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代扣代缴增值税
——增值税留抵税额
——简易计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⑤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服务、取得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动产),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固定资产(动产)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⑥购进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按规定进项税额分年抵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购入不动产,以及2016年5月1日后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按照有关规定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购入时:
借: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60%】
——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银行存款等
第二年(第13个月)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案例25】
2×17年6月10日,某小企业购进一幢简易办公楼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 0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00 000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解析】
该办公楼2X17年6月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300 000×60%=18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3 000 000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0 000
一一待抵扣进项税额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3 300 000
2X18年6月允许抵扣剩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0 00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120 000
⑦一般纳税人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尚未经税务机关认证的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已申请稽核但尚未取得稽核相符结果的海关缴款书进项税额。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经认证后准予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⑧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时,按照不含税收入和增值税税率计算确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提示】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等,税法上视为视同销售行为,计算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⑨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
月度终了,企业应当将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对于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对于当月多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⑩交纳增值税。
交纳当月应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交纳以前期间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2)应交消费税
消费税是指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流转额交纳的一种税。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消费税的发生、交纳情况。
①销售应税消费品
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直接对外销售的,其应交纳的消费税,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案例26】
甲企业销售所生产的高档化妆品,价款200万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5%。
【解析】
应交消费税税额=2 000 000×15%=300 000(元)。
借:税金及附加 3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0 000
②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机构时,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将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职工等,应该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③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在会计处理时,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于委托方提货时,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税款。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委托方的处理

(3)应交资源税
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的资源税应记入“税金及附加” 科目,自产自用的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应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借:税金及附加/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4)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纳税额=(实际缴纳增值税+实际缴纳消费税)×适用税率
计提时:
借:税金及附加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5)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纳税额=(实际缴纳增值税+实际缴纳消费税)×适用征收率
计提时:
借:税金及附加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6)应交土地增值税

(7)应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交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8.长期借款
(1)借入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2)应付利息日,计算应付利息=本金×合同利率
借: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可以资本化的金额】
贷:应付利息
(3)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偿还借款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概述
所有者权益是指小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

2.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实收资本:小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小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企业应通过“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1)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接受非货币资产投资时
借: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案例27】
甲公司于设立时收到乙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一台,合同约定该机器设备的价值为2 00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20 000元。经约定,甲公司接受乙公司的投入资本为2 320 000元。合同约定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符,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
借:固定资产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20 000
贷:实收资本——乙公司 2 320 000
(3)实收资本的增加
一般企业增加资本主要有三个途径: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4)实收资本的减少
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按减少的注册资本金额减少实收资本。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3.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小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1)提取盈余公积的作用
①弥补亏损
②转增资本
③扩大小企业生产经营
(2)盈余公积的核算
①盈余公积的提取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②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③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借: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同时:
借: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
4.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小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利润分配的顺序:

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核算的。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
【案例28】
D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本年实现净利润2 000 000元,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 000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800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D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结转实现净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2 0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000 000
【提示】
如企业当年发生亏损,则应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0 000
——应付现金股利 800 000
贷:盈余公积 200 000
应付股利 800 000
(3)将“利润分配”所属的明细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000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0 000
——应付现金股利 800 000
【提示】结转后,如果“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如果在贷方,表示累计未分配的利润;如果余额在借方,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
四、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概述
(1)定义
收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
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入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收入的确认时间:
①托收承付方式:办妥托收手续时
②预收账款方式:发出商品时
③分期收款方式:合同约定的收款日
④需要安装和检验的: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
【提示】
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
⑤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收到代销清单时
⑥以旧换新的:销售的商品作为销售,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
⑦采用分成方式:分得产品之日
(1)通常情况下的销售: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案例29】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4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64 000元;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出的不带息银行承兑汇票一张,票面金额为464 000元,期限为2个月;该批商品已经发出,甲公司以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2 000元;该批商品成本为320 000元。
甲公司应当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解析】
(1)借:应收票据 464 000
应收账款 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4 000
银行存款 2 0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 000
贷:库存商品 320 000
(2)涉及折扣折让的销售

【案例30】
某小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019年4月1日,该企业向某客户销售商品5 000件,单位售价为20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为10元,给予客户10%的商业折扣,当日发出商品,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销售合同约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不考虑其他因素,假定该客户于4月15日付款。
【解析】
确认收入的金额=20×5 000×(1-10%)=90 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90 000×16%=14 400(元)
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 104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收到客户货款时
现金折扣金额=90 000×1%=900
借:银行存款 103 500
财务费用 900
贷:应收账款 104 400
【案例31】
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开出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6万元。该批商品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收到商品后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要求甲公司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乙公司提出的要求符合合同规定,甲公司同意并办妥了相关手续,向乙公司开具了红字专用发票。假定此前甲公司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
【解析】
①实现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 1 16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 000
贷:库存商品 800 000
发生销售折让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000
贷:应收账款 58 000
实际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 102 000
贷:应收账款 1 102 000
(3)委托代销方式下的销售

【案例32】
甲企业委托丙企业销售商品200件,商品已发出,每件成本60元。合同约定应按每件100元对外销售,甲企业按不含增值税的售价的售价的10%向丙企业收取手续费。丙企业实际对外销售100件,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 10 000元,增值税税额1 600元,款项已经收到。甲企业收到丙企业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企业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甲企业发出商品时纳税义务尚未发生。
【解析】
①发出商品时不需要核算。
②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丙企业 11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000
贷:库存商品 6 000
借:销售费用 1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③收到丙企业支付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 600
贷:应收账款 10 600
(4)以旧换新方式销售
【案例33】
甲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倡导的家电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的业务。2X19年5月,甲企业共销售洗衣机100台,每台不含增值税销售价格为4 000元,每台销售成本为2 500元。同时回收100台旧型号洗衣机,每台洗衣机回收价格464元(含增值税),款项均已收到。
【解析】
①销售100台洗衣机
借:银行存款 46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4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0 000
贷:库存商品 250 000
②回收100台旧洗衣机
借:原材料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400
贷:银行存款 46 400
3.提供劳务收入
小企业提供劳务收入,是指小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1)同年度完成的劳务
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
【案例34】
2X16年8月9日甲企业接受一项安装任务,合同总价款为100 000元,实际发生安装成本60 000元,均为职工薪酬。假定安装业务属于甲企业的主营业务(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解析】
①若甲企业当月可以完工
借:应收账款 1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
②假定10月底完工
8-9月发生的安装成本
借:劳务成本 6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
10月底
借:应收账款 1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000
贷:劳务成本 60 000
(2)跨年度完成的劳务
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应当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劳务完工进度=实际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完工总费用×100%
本年度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年度已确认收入
本年度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年度已确认费用
【案例35】
甲企业在2X16年12月1日接受了一项设备安装服务,并于当天开始安装设备。根据合同规定,设备安装价款总额为70 000元,总成本预计32 000元。12月实际发生安装成本20 000元,其中安装人员薪酬8 000元,领用原材料12 000元。2X17年1月31日,设备安装完成。1月发生安装成本12 000元,其中支付安装人员薪酬6 000元,领用原材料6 000元。甲企业按实际发生的劳务成本占总劳务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
【解析】
①2X16年12月31日
劳务完工进度=20 000÷32 000×100%=62.5%
应确认收入=70 000×62.5%=43 750(元)
应结转劳务成本=32 000×62.5%=20 000(元)
借:应收账款 43 7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3 7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 000
原材料 12 000
②2X17年1月31日
应确认收入=70 000×(1-62.5%)=26 250(元)
应结转劳务成本=12 000(元)
借:应收账款 26 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6 2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 000
原材料 6 000
4.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拆分
小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含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
(1)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分别核算;
(2)不能够区分或不能单独计量的,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二)费用
1.费用概述
(1)定义
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分类

2.营业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3.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提示】
原记入管理费用中的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根据《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文件的规定也记入“税金及附加”科目中。
4.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注意】
小企业(批发零售业)在购买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保险费、运输费等)也构成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以及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等。
(三)利润
1.利润概述
利润是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解释】
(1)营业外收入
①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形成的净收益;
②小企业收到政府补助;
③盘盈存货;
④小企业收到按照税法规定退回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营业外支出
①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造成的净损失;
②盘亏存货,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
③税收滞纳金;
④捐赠支出。
3.利润的结转

4.利润的分配

五、外币业务
(一)外币业务概述
1.外币
这里的外币,是指小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解释】
记账本位币,是指小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晋级环境中的货币。

2.外币交易
外币交易是指小企业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主要包括:
(1)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2)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
(3)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3.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是指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换算为以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五条:小企业应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
4.折算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是一种货币单位用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

(1)即期汇率

(2)交易当期平均汇率
当汇率波动不大时,为简化计算,在外币交易日或对外币报表的某项项目进行折算时也可以选择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二)外币交易
1.交易发生日的处理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可以选择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选择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注意】
小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
【案例36】
某小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其外币交易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2X16年7月1日从国外甲公司进口一批原材料,货款共计50 000美元,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为1美元=6.38元。该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51 040元,货款尚未支付。
【解析】
确认应付账款的金额=50 000×6.38=319 000(元)
借:原材料 319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40
贷:应付账款 319 000
银行存款 51 040
【案例37】
新华公司(小企业)2X16年9月1日,与某外商乙公司签订投资合同,当日收到乙公司投入资本10 0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6.7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6.9元人民币。
【解析】
确认的实收资本的金额=10 000×6.7=67 000(元)
借:银行存款 67 000
贷:实收资本 67 000
2.资产负债表日的处理
区分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解释】
货币性项目是指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
货币性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非货币性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会计处理:

【案例38】
某小企业2X16年7月1日从国外甲公司进口一批原材料,货款共计50 000美元,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为1美元=6.38元。至年底仍未偿还货款。
2X16年12月14日向国外丙公司出口一批商品,货款共计20 000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1美元=6.42元人民币。
假定2X16年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50元人民币。
【解析】
(1)应收丙公司的外汇收益
=20 000×(6.50-6.42)=1 600(元人民币)
借:应收账款 1 600
贷:营业外收入 1 600
(2)应付甲公司采购款外汇损失
=50 000×(6.50-6.38)=6 000(元人民币)
借:财务费用 6 000
贷:应付账款 6 000
(三)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八条:小企业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
六、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概述
1.定义
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2.分类

(二)资产负债表
1.定义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小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也就是反映小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企业报表。
2.编制的要求
(1)分类别编制
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三大类别分类编制。
(2)按流动性列示
(3)相关项目需要合计、总计反映
资产应当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合计项目;
负债应当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合计项目;
所有者权益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的合计项目;
应当列示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且二者金额相等。
3.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货币资金;
②应收及预付款项;
③存货;
④长期债券投资;
⑤长期股权投资;
⑥固定资产;
⑦生产性生物资产;
⑧无形资产;
⑨长期待摊费用。
(2)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短期借款;
②应付及预收款项;
③应付职工薪酬;
④应交税费;
⑤应付利息;
⑥长期借款;
⑦长期应付款。
(3)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实收资本;
②资本公积;
③盈余公积;
④未分配利润。
4.资产负债表编报格式及填报说明

续表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
(1)年初余额
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2)资产类项目的期末余额
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进行填列。
【提示】
①货币资金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②应收账款项目:
根据应收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填列。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应该反映在预收账款项目中。
③预付账款
根据预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填列。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应当反映在应付账款项目中。
属于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应当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
④存货项目:
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案例39】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2018年12月31日结账后有关科目余额为: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为140 000元(借方),
“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 400 000元(借方),
“周转材料”科目余额为1 800 000元(借方),
“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1 600 000元(借方),
“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600 000元(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为120 000元(贷方),
【解析】
该企业201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金额为:
140 000+2 400 000+1 800 000+1 600 000+600 000-120 000=6 420 000(元)
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项目=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⑥固定资产清理项目: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余额填列,如果为贷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⑦无形资产项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3)负债类项目的期末余额
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进行填列。
【提示】
①应付账款项目
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如果是借方余额,应当反映在“预付账款”项目中。
②预收账款项目:
根据预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填列,如果为借方余额,应反映在“应收账款”项目中。
属于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收账款的贷方余额应当在“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列示。
③应交税费项目
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如果应交税费期末未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4)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期末余额
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进行填列。
【提示】
未分配利润项目:
根据利润分配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如果是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案例40】
某小企业2X18年6月30日开始营业,2X18年12余额31日的科目余额表如下:

【解析】2X1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三)利润表
1.定义
利润表,是指反映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2.内容
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1)营业收入;
(2)营业成本;
(3)税金及附加;
(4)销售费用;
(5)管理费用;
(6)财务费用;
(7)所得税费用;
(8)净利润。
3.利润表报表格式和编制方法



【提示】
如果是年度利润表,“本期累计金额”一栏为“本期金额”,“本月金额”为“上期金额”。
“本年累计金额”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额。
“本月金额”反映各项目本月实际发生额。

【案例41】
新华公司(小企业)2X18年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如下:

【解析】新华公司编制的利润表如下:

(四)现金流量表
1.定义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提示】
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作用
(1)能够说明小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
(2)能够说明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3)可以用来分析小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
(4)可以用来分析小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5)可以用来预测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3.内容
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列报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应当分别按照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总额列报。
(1)经营活动,是指小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②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③支付的职工薪酬;
④支付的税费。
(2)投资活动,是指小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的购建和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收回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
②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③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④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
⑤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支付的现金。
(3)筹资活动,是指导致小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①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②吸收投资者投资收到的现金;
③偿还借款本金支付的现金;
④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的现金;
⑤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
4.现金流量表报表格式和编制方法


【案例42】
某小企业2X19年有关资料如下(增值税税率16%):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为2 000万元,收回应收账款240万元,预收甲公司货款100万元。
本期现购材料成本为1 400万元,支付去年的应付账款100万元,预付供应商购买原材料货款200万元。
本期发放的职工工资总额为2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工人和管理人员工资130万元,奖金30万元;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34万元,奖金6万元。工资奖金以银行存款发放。
本期所得税费用320万元,未交所得税年初数为240万元,年末数200万元(无调整事项)。
为建造厂房,本期以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200万元,支付增值税税额32万元。
购入股票200万股,每股价格5.2元,其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每股0.2元,作为短期投资核算。
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面值200万元,3年期,利率3%,一次还本付息。
对一台管理用设备进行清理,该设备账面原价240万元,已提折旧16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4万元,收到变价收入26万元,该设备已清理完毕。
借入短期借款480万元,借入长期借款920万元,当年以银行存款支付利息60万元。
向股东支付上年现金股利100万元。
【解析】
(1)“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2 000×(1+16%)+240+100=2 660(万元)
(2)“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1 400×(1+16%)+100+200=1 924(万元)
(3)“支付的职工薪酬”项目=130+30+34+6=200(万元)
(4)“支付的税费”项目=320+240-200=360(万元)
(5)“收回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200(万元)
(6)“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200×3%×3=18(万元)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26-4=22(万元)
(8)“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200×5.2=1 040(万元)
(9)“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200+32=232(万元)
(10)“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480+920=1 400(万元)
(11)“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100(万元)
(12)“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项目=100(万元)
编制报表


(五)附注
1.定义
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注意】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2.附注的内容
附注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
(1)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2)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项目的说明。
(3)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项目的说明。
(4)利润分配的说明。
(5)用于对外担保的资产名称、账面余额及形成的原因;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以及对外提供担保所涉及的金额。
(6)发生严重亏损的,应当披露持续经营的计划、未来经营的方案。
(7)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8)其他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事项。